宋志明:跨界融合创新是促进机械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

中国商用车论坛2025-04-06
18760

2025年3月26日-28日,2025商用车产业发展会议在湖北省十堰市举办。本次会议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,以“开辟新赛道,汇聚新动能——发展商用车产业新质生产力”为主题,采用“1+1+6+N”模式,即1场闭门会议,1场开幕式暨主旨会议,6个主题分会场和其他相关对接、展示等活动,旨在深入分析商用车发展面临的新机遇、新挑战,探讨商用车产业未来发展的新趋势、新方向。其中,在3月27日上午举办的“开幕式暨主旨会议”上,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宋志明发表精彩致辞。以下内容为现场发言实录:

宋志明:跨界融合创新是促进机械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.png

尊敬的苏波副部长、徐平董事长、竺延风董事长、付炳锋会长;尊敬的黄剑雄书记、王永辉市长;各位嘉宾、各位代表:

大家上午好!

非常感谢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邀请,来到车城十堰,参加商用车产业发展会议。

2024年,在国内外形势非常的严峻和复杂的情况下,机械工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,认真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的决策部署,坚持稳中求进、以进促稳,迎难而上、积极作为,实现了平稳发展,全年实现营业收入首次突破30万亿元,货物贸易出口额再创历史新高,持续发挥国民经济“压舱石”作用。

汽车行业是机械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,其营业收入约占整个机械工业的三分之一。汽车产品也是机械行业重点监测的122类产品之一,汽车行业的平稳发展对于我国机械工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近些年来,我国汽车行业发展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,连续16年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产销国家,连续2年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,出口数量更是突破1000万辆,特别是新能源汽车、动力电池,持续创造历史新高。 

在快速发展的同时,我们也应看到我国机械工业发展也面临一系列结构性、技术性和市场性的挑战。

1.产业结构不合理。既存在同质化竞争严重、产能利用率低问题,又存在满足不了国内产业升级需求问题。另外,上下游配套能力不足,中小企业技术升级滞后,难以融入高端产业链。

2.核心技术受制于人。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“卡脖子”问题仍旧突出,加上研发投入强度偏低,基础研究薄弱,原创性技术突破较少。

3.国际竞争力有待提升。国际知名品牌不多,出口产品多集中于中低端市场,附加值有待进一步提高,贸易壁垒加剧的同时还面临着发达国家技术标准、环保壁垒及价格竞争的多重压力,海外市场本地化服务、供应链建设相对滞后,应对国际风险能力不强。

4.产业利润率不断下降。虽然2024年机械工业营业收入超过30万亿元,但通过这几年的数据分析发现,我国机械工业的利润在不断降低,所有企业现在越来越很辛苦,但是盈利并没有那么好,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。

以上问题或多或少与汽车、商用车行业面临的问题一致。如何推动中国机械产业高质量发展,一直都是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重要的研究课题,我们认为,在新的形势下,推动产业跨界融合创新是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,就是同机械行业产业链的上下游,包括国内外所有相关企业,一起交流和合作,推动跨界融合创新,来培育新动能。

我国商用车行业如何进一步实现高质量发展,我有三点不太成熟的想法,在此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。

1.首先解决市场内卷问题。在2024年12月,中国机械联组织了机械系统43家协会,联合发布了《推进机械工业高质量发展的自律宣言》,号召抵制内卷和低价无序竞争。在此,也希望所有商用车行业上下游企业能在中汽协会的引领下,不搞重复建设,不搞恶性竞争,实现差异化发展,着力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,为消费者创造更安全、更舒适的汽车产品。

2.其次是构建新的商用车产业生态。针对我国物流需求高这一特点,综合应用大数据、网联化、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,深入开展共享物流平台、车电分离等商用车新业态模式创新。

3.再有就是持续开展技术创新。在不断提升商用车本质质量的基础上,提升商用车的电动化、网联化、智能化水平。比如商用车使用场景相对多元,针对封闭区域、固定区域、短倒场景等,对于开展高阶自动驾驶应用、大功率氢燃料电池商业化应用更为有利。

2025年,是“十四五”规划的收官之年,也是“十五五”规划的谋划编制年。目前,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正在开展“十五五”规划编制工作,已经确定了机械工业“十五五”规划体系。在此,也希望汽车行业上下游企业和专家贡献智慧,一同做好“十五五”规划编制和实施工作。

开辟新赛道、汇聚新动能,发展商用车产业新质生产力。各位同仁,中国商用车正站在“由大到强”的历史节点。我们应以创新为帆、以合作为桨,共同推动商用车产业驶向高质量发展的新蓝海!

最后预祝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!谢谢大家!

(注: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,未经演讲嘉宾审阅)

责任编辑:李秀枝
后发表评论
信息咨询
请输入11位手机号

×
登录
注册
忘记密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