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月商用车销45万辆 新能源出口暴增3倍 燃气车3万辆

第一商用车网2025-04-11
18780

【第一商用车网原创 】

2025年一季度,一系列提振汽车消费政策措施得以延续并加速落地,消费市场提质向好,企业产品密集焕新,消费者信心增强,产销呈现两位数增长,汽车行业开局运行良好。

4月11日,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召开汽车产销发布会。数据显示,3月,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00.6万辆和291.5万辆,环比分别增长42.9%和37%,同比分别增长11.9%和8.2%;1-3月,汽车产销累计完成756.1万辆和747万辆,同比分别增长14.5%和11.2%。展望二季度,相关政策组合效应将持续释放,上海车展开启新品密集发布周期,多地促销活动火热进行,有助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,延续市场增长态势。

3月商用车销45万辆 环比大涨43%

3月,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43.1万辆和44.7万辆,环比分别增长35.8%和42.8%,同比分别下降1.4%和2.4%。其中,天然气商用车销量2.9万辆,环比增长30%,同比下降15.4%。

2025年1-3月,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04.8万辆和105.1万辆,同比分别增长5.1%和1.8%。其中,天然气商用车销量6.5万辆,同比增长0.02%。 

image001.jpg

3月货车销超39万辆 环比大涨41%

3月,货车产销分别完成38.1万辆和39.4万辆,环比分别增长35.6%和41.3%,同比分别下降1.7%和2.7%。客车产销分别完成5万辆和5.3万辆,环比分别增长37.9%和55.2%,产量同比增长1.4%,销量同比下降0.1%。

2025年1-3月,货车产销分别完成92.5万辆和92.6万辆,同比分别增长4.7%和0.8%。客车产销分别完成12.3万辆和12.5万辆,同比分别增长8.3%和9.8%。 

image003.jpg

3月,在货车细分品种中,与上月相比,微型货车产量微降、销量快速增长,其他三大类货车品种产销均呈快速增长;与上年同期相比,轻型货车产销实现增长,其他三大类货车品种产销呈不同程度下降。2025年1-3月,在货车细分品种中,与上年同期相比,轻型货车产销均实现增长,重型货车产量增长、销量下降,中型货车和微型货车产销呈不同程度下降。

3月,在客车细分品种中,与上月相比,三大类客车品种产销均呈现快速增长;与上年同期相比,轻型客车产销微降,其他两大类客车品种产销呈不同程度增长。2025年1-3月,在客车细分品种中,与上年同期相比,大型客车产量微降、销量小幅增长,其他两大类客车品种产销均呈不同程度增长。

一季度皮卡销15万辆 同比增长14%

2025年1-3月,皮卡产销分别完成14.7万辆和15.3万辆,同比分别增长14.9%和13.6%。分燃料类型看,汽油车产销分别完成3.5万辆和3.7万辆,同比分别下降2.2%和7.8%;柴油车产销分别完成9.1万辆和9.6万辆,同比分别增长3.1%和4.8%。

image005.jpg

2025年1-3月,排名前五位的皮卡生产企业销量合计为10.9万辆,同比增长2.9%,占皮卡销售总量的71.2%,低于上年同期7.4个百分点。

3月商用车国内销量35万辆 环比增长45%

3月,商用车国内销量35.1万辆,环比增长44.5%,同比下降7.8%。其中,货车国内销量31.3万辆,环比增长43.8%,同比下降7.8%;客车国内销量3.8万辆,环比增长50.3%,同比下降7.6%。

image007.jpg

2025年1-3月,商用车国内销量80.9万辆,同比下降1.2%。其中,货车国内销量71.9万辆,同比下降2.4%;客车国内销量9万辆,同比增长10.2%。

3月商用车出口10万辆 同比增长24%

3月,商用车出口9.6万辆,环比增长36.8%,同比增长24%。其中,货车出口8.1万辆,环比增长32.1%,同比增长23.7%;客车出口1.5万辆,环比增长68.8%,同比增长25.3%。

image009.jpg

2025年1-3月,商用车出口24.2万辆,同比增长13.1%。其中,货车出口20.7万辆,同比增长13.9%;客车出口3.5万辆,同比增长8.9%。 

3月新能源商用车国内销7万辆 出口同比暴涨3倍

3月,新能源商用车国内销量7万辆,环比增长67.9%,同比增长43%。2025年1-3月,新能源商用车国内销量14.9万辆,同比增长48.6%。 

image011.jpg

3月,新能源商用车出口0.9万辆,环比增长33.6%,同比增长3.1倍;2025年1-3月,新能源商用车出口2.3万辆,同比增长2.3倍。

image013.jpg

结语

中汽协表示,当前外部环境复杂多变,企业经营压力加大,行业运行总体仍面临较大压力。行业应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扩大内需战略,密切关注外部环境变化形势,有效应对出口方面的负面冲击,助力行业平稳增长。

责任编辑:郝奇
后发表评论
信息咨询
请输入11位手机号

×
登录
注册
忘记密码